佛家为何讲“悟后起修”?因为用心不同

2024-02-15 00:37:5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佛家为何讲“悟后起修”?因为用心不同中国禅宗修行方法,先不让读经,而是让参话头或参祖师的公案,令其开悟,待其开悟以后才开始学习各种经典,因为开悟就如同种下佛种,用定水浇灌,直至成佛。禅宗五祖对慧能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在佛家看来,众生在生死苦海中轮回,皆因无始以来妄心用事,开悟以后才能找到真心,通过修行,用真心扫除久远以来的习气,最终成佛。末法众生,不是去求悟,而是读诵许多经典,用妄心对佛法妄加揣测,所以虽经多劫勤苦修行,终不成就。

  明心的人要印证自己所悟究竟真与不真,必须要读《维摩诘经》、《如来藏经》、《无上依经》,因为此三部经,可以说是禅门之照妖镜华体会(HTH)官网登录入口

  明心见性并读过所应读之经典以后,接下来就要探究定学。明心见性是慧学,慧学完成,悟后起修还得要修定。因为我们所走的路是祖师禅,不是如来禅,所以悟后起修要修定——要探究定学。探究定学不需读很多,只需去读两部书,即智颚大师所讲的《释禅波罗蜜》和《摩诃止观》

  一面修定一面阅读修习定学的论典,读到很熟悉的时候,再学习其余经论,如《阿含经》中之《长阿含》、《杂阿含》以及《增一阿含》、《中阿含》四阿含读过,才能明白声闻人当年跟随佛陀,他们的修行怎样修,他们的修行方法、生活环境以及僧团的规矩如何?也能了解佛在四阿含中如何演绎大乘?如何隐覆密意而说如来藏?

  阿含读过后,再去读经集部。经集部里面就有很多的经典,譬如净土三经这类经典均在经集部内。经集部读完了,再读大集部,主要的有《大集经》读《大集经》的目的是让我们对佛门内各种不同的修行方法有个概略的了解。然后如还有时间,再去读密教部,了解金刚乘的修行次第。密教部的主要经典有《大佛顶首楞严经》以及一般常见的,譬如《大悲心陀罗尼经》、《佛顶大白伞盖陀罗尼经》等。密教部不需全读,选择性地阅读即可。因为了义的经典很少,多属随顺世俗之说法。

  如还有时间,再去读律部之经典,律部主要是读菩萨戒律部分。读完后亦可读《四分律》、《五分律》,此部分明心见性以后才可以读,这是出家律,在家人未悟之前不许读,解悟或所悟不真者也不许读,请大家特别注意。读完了之后如还有时间的话,读一读论藏更好,譬如《成唯识论》、《瑜伽师地论》但不鼓励诸位去读《百法明门论》,因为读了以后,大多会落在所说的法相上,反而忽略了能依、所依的八识本体,故不鼓励大家读《百法明门论》。如果真要读,必须不离心体来对照着读,否则就会落到法相上面,没悟的人就会更难悟。

  悟后如果去读《成唯识论》你就会觉得它很亲切。我们觉得很奇怪的是读唯识的人很多,为什么不能悟?因为世尊及玄奘菩萨明明已经把答案在里面都讲过了,可是为什么不能悟?问题在于他们把唯识丢开而专门研究法相。法相唯识宗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一切的法相都从八识来。结果研究的人都不去注意“法相唯识”四个字的意义,就在法相上面一直钻进去。《瑜伽师地论》有660种法相,天亲菩萨把它浓缩成100法,称之为《百法明门论》,但是从法相一直深入的结果,就把心体忽略掉了。忽略了唯识而在法相上面钻,因此不能悟。法相唯识如果研究得很透彻,其实里面很多地方都把真如告诉我们了。读法相唯识很好,但要从唯识上面下手,不要从法相上面下手。那如果悟后再读过法相唯识以及上面所讲的那些经典,三五年下来你就可以说法无碍。

  接下来还要读一些禅门的典籍,譬如《传灯录》、《续传灯录》、《指月录》《五灯会元》等。读这些禅门的典籍主要是增加大家的差别智,尤其是悟后没有善知识教导的话,那就要自己去请阅。如果读后有不懂的地方,就要虚心地请教善知识。千万不要因为明心见性而对善知识生起慢心。

  此外要说明的是,有了差别智后,对于禅门中很难体会的公案,我们就能够明白了。到此地步,古今一切意识思维所得的假名善知识,他们所讲或所写的书,均无法逃过你的法眼的鉴定以及觉照,那么恭喜!您就是大善知识。接下来就是要做思维修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以我们所悟之真如佛性来配合所阅读之经教,然后于阅读之中或定中来思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