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西北:胡宗南与陈诚公开角力蒋委员长无奈和稀泥

2024-04-16 13:12: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主政西北:胡宗南与陈诚公开角力蒋委员长无奈和稀泥三人中陈诚发迹最早。陈诚虽不是黄埔毕业,但曾任军校炮科教官,故算是半个黄埔学生。1927年下半年蒋介石被桂系排挤负气下野,陈诚作为蒋系人马也和黄埔学生一样受了委屈。

  1928年蒋介石复出后对陈诚投桃报李,大力提拔。陈诚早在1929年就已经是时任的国民军第11师师长,中原大战结束后,更升任蒋介石正宗嫡系的第18军军长。

  1932年元旦,陈诚和元老、蒋介石与宋美龄的介绍人谭延闿之女谭祥结婚,因为谭祥是宋美龄的干女儿,所以陈诚也就攀龙附凤,成了“皇亲国戚”,作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干女婿,仗着蒋介石的绝对信赖,到抗战后期几乎垄断军政事务。

  抗战爆发后,陈诚历任湖北省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军政部长、东北“剿总”司令、省主席、“中华”副总统等,军队内的人事调动升迁几乎由陈诚说了算,故素有“小委员长”之称。

  陈诚志不在小,1929年,他鸠占鹊巢,以原来曹万顺的第11师,第18军为骨干班底扩充实力,从1930年始,他就不断吞并钱大钧、曹万顺、徐源泉、韩德勤、郭华宗等各路人马番号,不管是中央区旁系还是杂牌军,几乎是来者不拒,吃相十分难看。

  由于陈诚大力扩军,早在1932年,第18军就已经下辖5个师,29个团的兵力,兵强马壮,器械精良。当时轻机枪引进中国不久,第18军居然已经普遍装备。

  由于陈诚所部系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故每次演习均是实弹上阵,真刀,陈诚曾经说:与其在战场上胡乱发射1万发打不中目标的,不如先在训练场上发射9000发练习,然后在战场上发射1000发有效,因此陈诚所部战斗力在中名列前茅。

  陈诚的系统号称“土木系”,在1930年代初期已经形成气候,成为军中一家独大的势力。但是陈诚心胸却不大,一方面在军内飞扬跋扈,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一方面又极力打压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各派力量,因此在内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李宗仁、何应钦等中央大佬和关麟征、王耀武等能征惯战的勇将。

  胡宗南自执掌第一师发迹,历任第一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虽然和俞济时、杜聿明、郑洞国、桂永清等同为黄埔一期生,但仗着长期和红军作战、封锁陕甘宁边区,位于“”第一线的“地利”,升迁速度是其他黄埔同学远远不及的。

  胡宗南一贯积极,消极抗日,在1938年兰封会战之后就一直保存实力,1938年的信阳之战,胡部被日军打得大败亏输,但由于蒋介石的庇护,胡宗南反而晋升为有实际指挥权的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为了胡宗南,蒋介石居然还破天荒地成立了“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部”,这份待遇在黄埔学生中也是独一号。

  胡宗南长期主政西北,号称“西北王”,是黄埔学生中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天子门生第一人”。其担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时统帅之兵力达4个集团军、12个军,45万人,实力堪称各战区之翘楚,可惜这么多精兵只是为了封锁和包围的陕甘宁边区之用,对抗日未立尺寸之功。

  1944年日寇发动豫湘桂战役后,其第一军集结了三万兵力向西一直打到关中门户潼关,妄图攻占西安,结果被胡宗南所部李延年第三十四集团军阻截,两军从5月底一直打到6月中旬,日军在崤函山地屡攻不克,伤亡累累,其之前在中国横冲直撞的坦克部队遭到胡宗南部已经装备的美式火箭筒猛烈打击,59旅团旅团长木村千代太少将被中队击毙,日军由于补给耗尽,士气低落,不得不东撤,到6月下旬全面恢复战前阵地,是为“灵宝大捷”。

  汤恩伯虽然一度在河南指挥四十万大军,但由于汤并非正牌黄埔军校毕业,其在讲究门第出身,论资排辈的中央军内的声望和权力均不及陈、胡二人华体会(HTH)官方网站,特别是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汤部一溃千里,汤恩伯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只能与胡宗南秘密结盟以对抗陈诚。

  胡宗南之所以敢和陈诚对着干,更深层的原因乃是胡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副局长戴笠(正局长是挂名的陈立夫)引为臂助。当时军队大小将领,提起军统和戴笠,无不谈虎色变,即使是中央嫡系、黄埔同学亦要讨好戴笠,不然戴笠向蒋介石来个“小报告”就吃不消。

  唯独对胡宗南,自戴笠以下,所有军统干部都尊称为“胡先生”,一如胡的部下,到处为胡宣扬吹嘘,替胡造成有利声势。戴笠在蒋介石面前对胡也是隐恶扬善,说尽好话,使胡的地位更巩固,而戴自身亦愈得蒋的信赖。

  胡宗南与戴笠结识甚早,二人是浙江同乡,当年胡宗南在刘峙部任团长时,戴笠任中尉副官,跟随胡左右,胡宗南独具慧眼,认为他机警灵活,有“异才”,乃推荐给蒋介石。

  戴笠由此脱颖而出,展露头角,逐渐被蒋介石所赏识,遂后青云直上,主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戴笠对胡宗南的拔擢之恩感激涕零,凡力之所及,在各方面均替胡宗南帮忙张目。

  戴笠当然有心巴结陈诚,但由于陈诚一直看不惯军统搞阴谋暗杀,鸡鸣狗盗那一套,和戴笠的关系也搞得很僵,这也逼着戴笠和胡宗南越走越近。

  蒋介石一直很欣赏胡宗南“防共”有方,早就想找个理由再提拔这个听话的学生,但全国上下对胡宗南拥兵自重,消极抗日意见很大,这次“灵宝大捷”之后终于找到了理由。

  1944年8月,蒋介石一面大肆吹嘘“灵宝大捷”期间“英勇作战,毙敌上万,缴获无算”,一面奖励胡宗南所谓指挥有方的“功劳”,宣布调任胡宗南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而以陈诚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其实,所谓第八战区改第一战区,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胡宗南的地盘并没有改变。孰料胡宗南却并不领情,因为这无疑是把钉子插到了他的地盘上。原先胡宗南任副职的第八战区司令长官为朱绍良,朱绍良不懂军事,也乐得清闲,故将大权全部交予胡宗南,自己只是签名附议而已,因此相安无事。但陈诚可绝非朱绍良之流可比,如果让他掌握第一战区,那么关中天下可能很快姓陈不姓胡了!

  胡宗南深知一山不容二虎,一咬牙,借口胃病复发,耍性子上了华山养病,同时秘密召集属下各集团军、各军、师指挥人员,下令第一战区所有军令政令未经胡副署一概不得下发,战区内所有必须由胡决定,一切部队调动均需胡同意后方可实施。

  胡宗南这样搞,就是明目张胆地和陈诚对着干,他敢这样做自有他的底气,原第八战区经过他七八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自家天下,说句实在话,在关中他就是土皇帝,他说一,没有人敢说二。

  陈诚当然不是吃素的,立马找到蒋介石:第一,胡宗南不肯放权,凡事都是他幕后操纵;第二,他为争权夺利,闹意气不肯出山,这岂是军人作风?似此下去,国家政令不能实施,党风军风何以服众?

  蒋介石自然心中不快,对他来说,将领的能力才华还在其次,绝对忠诚是第一位的,没有绝对忠诚其他从何谈起,胡宗南在关中搞独立王国虽然是众所周知之事,但居然连他蒋委员长的命令都敢置若罔闻,实在是不可不敲打一番。于是去电斥责,命令胡宗南立刻下山到任。

  胡宗南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心里没底,急忙找到戴笠商量。戴笠深知如果胡宗南倒台,那么自己在陈诚面前再也抬不起头来,于是给胡宗南打气说:对陈小鬼可软不得,寿山兄尽管放手去干,校长那里有我周旋!

  正在蒋介石为了胡宗南的抗命心生猜忌之时,戴笠不失时机地出面为胡宗南说情,他欲扬先抑,首先批评胡宗南说:胡宗南作为黄埔学生楷模,竟然不懂委员长良苦用心,一意拥兵自重,实在是不识大体。

  蒋介石微微点头之际,戴笠话锋一转,旁敲侧击地说:原先陈司令长官、汤恩伯与胡宗南鼎足而三,号称军中“三鼎甲”,如今汤恩伯自中原一战精锐尽丧,已经元气大伤,胡宗南又为了区区一个战区司令长官的头衔抗命不出,陈司令长官虽然锐意进取,敢于任事,但不免独木难支。学生一念及此,不免为委员长深感焦虑。

  蒋介石闻言惕然知警:自从豫湘桂溃败,汤恩伯一根台柱已经去了,如果再把胡宗南的兵权交到陈诚手里,则陈诚无疑将一家独大,万一将来生反侧之心,将不可复制,那时悔之晚矣!

  一念及此,蒋介石遂改变心意,于1944年11月发表陈诚为军政部长,而任命胡宗南为第一战区代理司令长官,1945年1月转正,5月又兼任中央执行委员,10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成为黄埔学生中第一个晋升上将的军官。此时,胡宗南麾下所部进一步增加到5个集团军,25个军,50多万人马,成为军最大的战略集团。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随着胡宗南的势力在军事上、上达到顶峰,其距离最后的溃败灭亡也越来越近了。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