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asfa亚体协教练培训学院
asfa亚体协教练培训学院其实关于冥想,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是讲不了的,因为我自己都没有入门呢。所以就当是和大家闲聊了。内容有点多,我也没想到会写这么长,希望大家能看到最后。
据考据,瑜伽有四到五千年的历史,在一些古遗址中挖掘出来的古迹中,能找到的关于瑜伽的最早记载华体会(HTH)官方网站,就是盘腿坐着冥想的形象。
不管是公元前4~2世纪,最根本的《帕坦伽利瑜伽经》中的八分支法,或是公元前9世纪《高拉克萨本集》中的六分支法,还是1450年《哈他之光》中的四分支法,以及1750年《格雷达本集》中提出的七分支法,瑜伽的最后阶段都是:总持、冥想和三摩地。
(注:《哈他之光》四个分支为体式,呼吸控制法,契合法,聆听体内音振。最后的聆听体内音振也包含总持、冥想和三摩地!)
提到冥想的作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灵性或者修行方面的,其实冥想不仅仅是帮助王子开悟觉醒成为佛陀。冥想对普罗大众也有帮助,并且是可以实实在在落地,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别是现在的生活节奏和环境,更能突显冥想的作用。所以今天不是说王子圣人,也不说乔布斯名人,我们只说一说对普通大众的影响。
为什么会有这些好处,简单地说一下。大脑有四个脑波段。我们可以理解为四种状态,第四种状态就是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会启动类似自我修复补给的工程,可以理解成科幻小说里主角自我修复,自我康复,重启系统,满血复活的过程。但是这种状态很不容易达到,就算在深睡眠中能达到,但是时间也很短,作用有限。而冥想可以在一到几分钟之内就启动的这种功能。想象一下科幻小说里的主角吧!
首先冥想不是沉思不是思考,你遇到一个问题,坐在那儿想问题,这不是冥想;其次,冥想不是幻想,幻想是白日梦;最后冥想不是宗教,宗教可能以冥想为修行方式,但是冥想不是宗教,瑜伽也不是宗教。
按照瑜伽经典的解释,认为冥想是指:持续的,不间断地流向你专注的目标。这里有个关键词持续的不间断的“。如果持续的断断续续的,那就不叫冥想,叫总持了。
这个很有意思,我多废话几句,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冥想,并且搞清楚总持和冥想之间的关系。
前面第一部分说到冥想是所有瑜伽练习者的方向时说过,不管几支分法,最后三个阶段都是:总持、冥想和三摩地。今天我们不聊三摩地,来说一说总持和冥想。把总持和冥想的概念拿到一起来对比一下。
你安静地坐着把意识关注在月亮上~~~忽然一个思绪跑出来,咦我明天还要再看一次凡一的文章~~~哎呀,我在冥想呢,还是专注到月亮上来吧~~~专注中~~~昨天买的瑜伽服到了,迫不及待地想穿上~~~又跑了,关注月亮~~~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各种思绪跑进来打扰你,过一会儿你发现了,又回到月亮上来了,然后又跑了,又拉回来了,反反复复。
那冥想就不一样了,从你把意识放到月亮上的那一刻开始,中间没有被打断过,你的意识一直在月亮上,并且只在月亮上。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思绪来干扰过你。
回到主题: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面,你持续的不间断的专注在月亮上,你的世界只有月亮,没有天没有地,没有一切。时间就像静止了一样。所以有的也把冥想称作是入静。更更更关键的是,这不间断的过程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是你有意控制的。再强调一遍,是自然发生的,不是你控制的。你的控制也是一种思绪,也是一种间断。
现在你终于知道为什么王子在菩提树下什么也不干,靠冥想就能够开悟成佛陀了吧。不管王子在菩提树下坐了七天,还是四十九天,都注定不是普通人。
刚开始你练习20分钟,可能有20个杂乱的思绪来打扰你,然后慢慢地你练习20分钟,可能只有10,到8个,到5个思绪来打扰你,这是进步。
另外一点,开始你一个思绪拉回来,关注月亮只能停2秒钟,后来你能停3秒,5秒,10秒,这也是进步。
就像我们的体式练习从简易版本慢慢地向最终版本靠近。只要在练习,只要是向着目标在努力,这个慢慢接近的过程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益处。
如果你从头认真看到这儿,特别是冥想的概念那一段,如果你还来问我这个问题。要么你返回去再看一遍,要么我表达的不够明白。
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你偏要求一个结果的话,那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什么都没想,什么也别想,什么也不能想。而且你还不能告诉自己,什么都别想。只要你想了就是动念了,就是思绪,就是间断,就只能算在总持的阶段。
又回到上面那句话了,冥想是自然发生的,不可教不可学。靠的是悟性和慧根!悟我觉得都不太准确,应该说靠的是缘分和慧根!